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数字档案馆应用系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六个方面:
(一)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是数字档案馆工程的重要支撑。在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如何将多元化的档案信息资源协调组织起来,通过网络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建和共享,以及数字信息的长期保存和迁移,其关键就在于标准化。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先进性、完整性和可调整性的原则,借鉴和采用国内外成熟、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着眼于档案工作的发展,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规范体系,包括管理性规范、业务性规范、技术性规范。
(二)数字信息资源建设
(1) 传统的馆藏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包括现有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声像、照片等各类档案及资料的目录数据库、原文数字化信息及元数据。
(2) 直接接收的数字信息。包括档案馆按照进馆要求征集和接收的各立档单位的各类数据库、原文数字化信息及元数据和其他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数字信息。
(3) 通过OA、MIS系统及其他分支业务网络收集的各种类型电子文件及其元数据。这些信息有的需要由下属单位及时移交至档案馆,有的严格意义上虽不属于档案信息范畴,但对工作的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这些信息都在收集范围之内。
(4) 通过互联网或其他本部门之外的专用网络搜集的信息。为发挥数字档案馆知识库的作用,还需要不定期地将互联网或其他网络中零散、无序但对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的信息采集下来,如新闻、照片等,并按照统一的标准将信息及其元数据转入到数据库中。
(5) 直接采购的各类行业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
(三)数字档案馆应用系统建设
数字档案馆应用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可扩展的信息网络系统,在整个数字档案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联接作用。一方面可以按照相关技术标准与现有各应用系统完整结合,获取各方面信息,丰富数字信息资源;另一方面,通过良好的人机交互,为用户提供跨地域、跨部门的信息服务。
(1) 文档一体化系统数据接口,实现对OA、MIS等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的接收与管理;
(2) 信息采集系统,除包括现有档案的数字化外,还应包含网络信息的搜集整理功能;
(3) 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录入、标引、维护等功能;
(4) 档案信息利用服务系统,包括综合智能搜索引擎、信息发布、专题制作等功能;
(5) 运行维护跟踪管理系统,包括对网络信息流量、用户授权进⾏及时跟踪调整,记录日志的功能。
(四)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建设、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建设。
(1) 网络建设是数字档案馆的通信保障,包括单位总部的网络建设和下属单位档案室的网络建设,并通过统一的网络软硬件环境,依托现有的政务网构成虚拟数字档案馆基础网络;
(2) 硬件设施建设包括档案馆(室)开展信息化建设所必需的网络设备、数字加工设备、海量存储设备以及计算机和输出设备;
(3) 软件建设除运行必需的各类操作系统软件外,还应包含自行研制开发的通信软件、邮件服务器、系统管理软件、安全管理软件等系统。
(五)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在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如何确保信息的安全保密是提供信息服务的前提和保证,必须通过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确保信息的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和抗抵赖性,同时还必须满足系统的可靠性、可控性和稳定性。
(六)人才队伍建设
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技术上的巨大进步和工作效率的极大提高,并且从客观上对各级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的科技素质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在进行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同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培养人才、建设队伍、提高素质放在第一位,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水平的信息工作能力和较全面的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并通过院校教育、在职培训、引进人才等方式保持人才队伍的先进性,使信息技术不断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为数字档案馆建设创造发展基础。
数字档案馆(室)建设